每日观察!保险公司增资态势延续:提升偿付能力布局新产业

来源新华社客户端   2023-01-11 19:10:47

2023年,保险公司增资态势延续。日前,又有两家保险公司获批增资。据《经济参考报》记者统计,截至2023年1月11日发稿,2022年以来已有22家保险公司获批增资,增资金额达346.43亿元。此外,还有众多保险公司通过发行资本补充债券的方式补充资本,资本补充渠道不断拓宽。

增资扩股布局大健康、新能源等产业


【资料图】

2023年,保险公司增资态势延续。

1月10日,银保监会批复同意中国人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寿财险”)增加注册资本90亿元(人民币,下同)。增资后,其注册资本将由188亿元变更为278亿元。通过增资,国寿财险一跃成为注册资本金最多的财险机构。

1月4日,北京银保监局批准爱心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从17亿元增加至20.2亿元,新增的3.2亿元注册资本由北京新里程健康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认购,成为保险融合大健康产业布局的又一个例证。

2022年还有20家保险公司获得增资。其中,中邮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邮人寿”)新增注册资本金71.63亿元,位列首位。上述新增注册资本金由友邦保险有限公司认购,系中邮人寿引入战略投资者进行增资扩股。增资后,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持股38.20%,友邦保险有限公司持股24.99%,北京中邮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持股15.00%,中国集邮有限公司持股12.19%,邮政科学研究规划院有限公司持股9.62%。

紧随其后的是平安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平安养老保险”)和鼎和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鼎和财险”),增资金额分别为21.49亿元和16.25亿元。其中,平安养老保险的增资由其股东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全额认购;鼎和财险则通过公开挂牌方式引进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开发区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和中国华电集团资本控股有限公司3名新晋投资人,增资后,持股比例分别为15%、15%和5%。增资后,有两位新增股东并列成为鼎和财险第一大股东,而原第一大股东南方电网持股比例从20%稀释至13%。

此外,还有部分已发布变更注册资本信息公告的公司的增资计划尚未获监管层批复。

谈及增资目的,保险公司普遍表示是为提高公司承保能力及公司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也有部分保险公司通过引入新投资者增资扩股,布局大健康、新能源等产业。例如,鼎和财险表示,增资主要是为补充资本金,保障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加强产融结合,拓展业务规模,发展能源生态圈,电动汽车生态圈等;同时加快数字化转型,通过科技赋能锻造新的发展能力和管理能力。

提升质效应对偿付能力调整

事实上,保险公司密集增资“补血”,也意在提高偿付能力。

2021年12月30日,银保监会发布《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规则()》(简称“偿二代二期工程”),从2022年一季度起执行。业内普遍认为,偿二代二期工程主要对保险业审慎监管的三支柱框架进行了修订与完善,受其影响,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充足率出现下滑,补充资本成为一些公司的当务之急。这一变化从2022年第一季度开始显现,并在整个2022年延续。

据银保监会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三季度末,纳入会议审议的181家保险公司平均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212%,平均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39.7%。上述两个指标环比2021年四季度末分别减少20.1个百分点和80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保险公司的风险综合评级也有所下调,不达标的数量翻番。截至2022年三季度末,上述181家保险公司中,有43家公司风险综合评级被评为A类,114家公司被评为B类,15家公司被评为C类,9家公司被评为D类。而2021年四季度被评为C类和D类的保险公司则分别为8家和4家。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偿付能力管理工作质效不断提升,偿二代二期工程影响还将持续。近日,银保监会通报了2022年偿付能力真实性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并表示将“继续加强偿付能力数据真实性现场检查,督促保险公司加强偿付能力数据真实性管理”。

东兴证券表示,未来一段时期保险行业强监管仍将持续,行业监管趋严必将带来“阵痛”,但长远来看有助于引导行业高质量发展。

多措并举拓宽资本补充渠道

除了直接增加注册资本外,还有众多保险公司通过发行资本补充债券的方式补充资本。据《经济参考报》记者统计,2022年,10家保险公司发行10年期资本补充债券,融资规模超200亿元。其中,太平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工银安盛人寿保险有限公司的发行规模均达50亿元,国任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的发行规模达30亿元。

据悉,优先股可以计入核心二级资本,资本补充债券、次级定期债券属于附属一级资本,无法补充核心资本。2022年8月,央行、银保监会联合发文明确永续债核心要素、发行管理等规定,进一步拓宽保险公司资本补充渠道。

平安证券分析师王维逸指出,监管允许保险公司发行永续债,从发行主体、发行条件和减计、转股及赎回条件等方面做出规定,有助于进一步拓宽保险公司资本补充渠道、增加险企的核心二级资本、提升险企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水平,同时增强保险公司风险防范化解能力。

此外,面对核心偿付能力不足的压力,除资本补充外,也有部分公司通过调整业务结构和资产配置结构等方式来改善偿付能力。兴业证券分析,上市险企持续推进供给侧改革,围绕“渠道+产品”的结构调整优化策略进一步深入,集中表现为代理人渠道稳量提质、银保等多元渠道加速布局,储蓄型业务以及康养等增值服务探索创新已成为行业转型的重要方向。

“尽管险企资本补充工具多样,但增资扩股和发债都非治本之策。‘补血’之后,保险公司通过提升盈利能力增加资本实力,进而提升偿付能力,才是长久之计。”业内人士指出。(记者胡恩燕北京报道)

编辑:李静魏薇

猜你喜欢